想想以前,暑假之时。再热的天,再毒的太阳,无非也不过是电风扇或者一把大大的蒲扇躲在屋里,一日也变过去。
而现在,从空调房里出来,即便要躲入打着空调的汽车内,那走廊间、开阔处、太阳底下的热浪,让人感觉到真的不是一般的感受。
不过,想想其实倒也没错。空调环境下,再不济,室内温度一般也能有30度左右,这可比我们说的气温高于35℃的酷暑高温相比,可清凉多了——其实也不清,只是凉快而已。而在空调能管得到以外的地方,没太阳晒到的地方自然比外部的空气温度——其实也就是天气预报(实况)看到的气温那个,差不多。36、7度。这样的温度,如果是持续自然性地在这样的环境,说实话,你给我足够的水,然后有点自然风——不行就电风扇,这一天其实也能过,其实按照中国道家的思想夏天出出汗其实对身体有好处(好像中医就是传承的)。可问题是,我们的生活,在这几年快速魔鬼式的疯长之后,出了物质生活着实提高之外,精神上可比不上以前了。所以我们追求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舒适,保护自己眼前看到的利益。有条件的,一定要上空调,哪怕再盖上被子。但这个我不得不说,你真有钱。空调温度打高一点不行吗?空调房到自然环境下的那温差自然给人很大的”热浪感”,而不仅仅是一般性的。
但是,地球这么多年下来,人类在夏天要人造清凉了。不过,这也没错,大清皇帝不是夏天去承德避暑吗?金华的双龙洞也是避暑胜地。毕竟凉爽嘛!
不过,话要说回来了。我记忆里面浙江的经济开始大幅度提升之前,夏天的气温能报至38℃的都是微乎其微的,类似于现在报至40℃的感觉。现在的39度的预报气温和20多年前的37度等同的水平。
这夏季2度的温差,一般的科学定义上是归咎于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,这其实是最终的结果。但是只是靠人类活动的增多大于绿化率的保持度的话,会造成如此大的问题吗?从上个月的武汉的内涝问题,现在湖北开始把分割湖面用于其他用途的垸退回至原有的湖,把湖的调节水利的功能重新用起来,加上现在的大规模雷暴天气往北部地区转移来说。中国这近10至15年的发展,填埋了多少个城市的肺——湖(塘)?我们知道,天空中的这么大的太阳对大地的照射,必然会引发地表水的蒸发,而水的蒸发会带走附近的热量。那么,在至近15、20年前的中国(广大的南方地区),存在着那么一定数量的水塘,这些水塘里的水在夏天太阳极大时,会随着阳光的暴晒形成水汽蒸发,而一定量的水汽蒸发成云又会助长空中的对流,导致水资源回到地面。这应该就是最早起的大范围小湿地的最主要的作用。
中国的城市发展,在一个城市的进程环节内,填埋一些湖塘对可视的小环境内影响极小,但是那么大片的城市都在做一样的事情,那么这个小(勿以恶小而为之),积累起来的恶,可不是一般的恶了。说句题外话,也是中国与西方的一个底层思想模式不同。西方人认为你说了,你就有这个心,因为你必须要为你说的你做的负责。而中国的文化中,你说了,也许只是说说,并无实意,说的做的并不一定要负责(我们的法律体系最后也是按这样的模式走的)。大家都可以不为自己的小事情负责——比如诚信交易,我们的现在的网络交易、我们现在的人与人的交往,还有多少可以信呢?这就是小恶成为大恶之后的结果。所以,我们逆天式地填埋了那么多环境保护的地球之肺,使得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异常极端的状态,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,都是小事,没关系。这东西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气环流继续乖离异常,就如同电影《后天》中的故事背景一样。
什么时候,中国才能回到那小池塘多多,大树成荫,而不是一眼望去完全的Copy New York的高楼成林的模式呢?
哎……继续躲空调环境里吧……或者,台风快来吧。